现在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有气虚的毛病,所谓“气虚”,按简单理解,就近似于能量不足了。所以一些人在感知自己在生活中出现了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或者不想动,干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的时候,这时就会想着去补一补,可为什么这些补气的药吃了之后,要么没有用,要么作用不明显,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在进补之前,我们就要明白,中医上有这样的一句话,叫做“虚则补之”,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只有在确认自己是真的“虚”的时候,才能够去进补的。而在临床上,我们却经常会见到这样的一些患者,他们在平时也总是感觉困倦乏力,不想动,而这些人看起来却并没有那么的虚弱,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是由“虚”所引起的,而更多的是因为脾虚湿气重、痰湿困脾或者淤血阻滞,导致气血供养不足所导致的。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遵循“以通为补”的原则,对于身体来说,才是最好的,否则,你擅用“大补”一类的药物,结果只能使身体越堵越严重,进而出现所谓的“虚不受补”,一补就上火的情况。
那么,到底该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虚了呢?这里给大家总结了,5个辩证要点,可以自行判断一下:1、首先,气虚的人,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体力上的不足。容易觉得累,身上提不起劲,也不喜欢运动,甚至不喜欢说话,动不动就打哈欠等等。2、气虚的人,精神状态看起来也会不好,比如一觉睡醒,还是觉得很疲劳,无精打采的,这种情况也是因为气虚。3、气虚的人,抗病能力也会下降,比如,经常会容易感冒或是出现过敏一类的皮肤病、过敏性鼻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等。
4、气虚的人,身体的自我调节以及恢复的能力也会比较的差,这种情况多针对于就是一些有慢性基础病的患者,比如有三高、痛风、以及糖尿病等问题,这类人反复治疗以后会有所恢复改善,但总不能断根。实际上就是自身能量不足所导致的自我修复和调节能力下降所导致的,本质上也属于气虚范畴。5、气虚的人,皮肤肌肉也会比较容易下垂,因为气具有升提的作用,所以,一旦气不足,肌肉一方面缺乏支撑的能量,一方面因为缺乏濡养,就会容易出现下垂情况。所以,大家可以根据以上我所给大家列举的5条表现,自我评估一下,或轻或重,如果你符合其中的任何2—3条,基本上就属于气虚范畴,“虚则补之”,这时候就需要补气了。
那到底该如何进补呢?这个时候,我们还要明白一个概念,中医上所说的气虚是一个大的概念,而你要想精准补气,就必须要明确自己到底是哪个脏腑环节出现了不足?需要补哪里的气才会有效果?比如你是肺气虚、脾气虚、还是心气虚、肾气虚等等,这样针对性的去调理,才会补气更加精准、更有效。比如,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如果在生活中抗病能力低,经常会容易感冒生病,那么这种情况,多是偏于肺气虚。我们就可以针对性的选择补肺气一类的是食材或是药物,像是黄芪或是中成药玉屏风颗粒等等,都会有不错的效果了。
2、如果你是经常心慌心悸,容易胸闷,到医院一检查,可能会有心律不齐的现象,这多见是心气虚了,心气虚我们可以参考人参,或者了解一下生脉饮。
3、如果你是经常胃口不好,大便不好,长期湿气重,小孩子容易积食,营养不足,这些情况都是提示的脾气虚,那么补脾最好用的药物就是白术,而且还有很多补脾一类的中成药可供选择,像是参苓白术丸、四君子颗粒,六君丸、补中益气丸等等。最后,如果你是经常腰酸、男性有早泄、女性带下清稀,还经常的健忘,记不住事,经常手脚怕冷,甚至出现了漏尿,五更泄,这种情况多见就是肾气虚了,我们可以了解一下金匮肾气丸。大家知道了吗?总之,气虚当然要补,但是也要针对性的去调理,补气效果才会既快又好,那么你到底是不是“虚”了呢?又是哪里的“气”虚了呢?评论区里可以详细说说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