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肾虚肾虚了有什么临床表现

一、认识“中医之肾”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提到:“腰者,肾之府”,肾位于腰部,被称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

肾通五行之水,通五色之黑,通五官之耳,通五味之咸,通四季之冬,与六腑膀胱互为表里,在志为恐,在形为骨,在液为唾。

《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说:“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形容肾的作用如同掌管国运命脉的官员。

在五脏中,肾储存精气,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主闭藏,主命火。

二、如何预防肾虚

1、肾虚的预防,应该从胎儿抓起,比如母亲在怀胎期间,要注意营养合理的摄取,同时还要做好孕期和产期工作,这样可以在最早期减少一些先天性因素。

2、当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时,应该合理饮食、合理营养、充分睡眠、适当体育锻炼,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好处。

3、年轻女孩在月经发动期前、月经期间,要注意保暖,平常要保持充足睡眠、良好心态,更好地调整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压力,这样也可以使经气得到保存,减少因肾虚引起的月经不调等情况的发生。

4、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肾虚的发生往往与一些慢性疾病有关,建议饮食要合理,尽量少吃高盐、高油的食物,要合理运动,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

5、不要盲目相信市面上所有的护肾药,如果这些药物不合理使用,可能对身体有害而无益。

三、肾虚的临床表现

1什么是肾虚?肾虚指肾脏精气、阴、阳不足。

2肾虚的临床表现

临床上肾虚分肾阳虚,肾阴虚及肾气虚,肾虚的临床表现是这几个证型的综合体现。

(1)肾阳虚主要表现为阳虚寒为主的一个症状,多由素体阳虚,或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以及房劳过度等因素引起的。临床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头目眩晕,精神萎靡,面色白,或黎黑,舌淡胖苔白,脉沉弱,或阳萎,妇女宫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馅不起,甚则腹部胀痛,心悸咳喘。

(2)肾阴虚由于肾阴亏损,失于滋养,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中医临床称为肾阴虚证。多由久病耗伤,或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所致。证见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遗精早泄,咽干颧红,舌红少津无苔,脉细数等。

(3)肾气虚是指由于肾气亏虚,生长生殖功能下降,摄纳无权等所表现的证候。临床既有肾虚证症状,又见气虚证表现。主要症状为腰膝酸软无力,小便频数清长,或余沥不尽,或夜尿多,遗尿,男子遗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量多,月经淋漓不尽或胎动不安,滑胎,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短,动则喘甚,面色淡白,神疲乏力,舌淡白,脉细弱或沉弱。

四、肾虚吃什么中成药

1.肾阳虚:三肾丸、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右归丸、五子衍宗丸、肾宝片、复方玄驹胶囊、金水宝胶囊等。这些药物性味温热,主要具有温肾补阳的作用,可以治疗肾阳亏虚引起的腰腿疼痛、四肢发凉、小便不利、水肿以及阳痿早泄、性生活冷淡等。

2.肾阴虚:归芍地黄丸、二至丸,还有大补阴丸,以及常见的六味地黄丸、左归丸,还有河车大造丸等。这些药物可以对肾阴不足进行调养,对于阴虚所出现的咳嗽,以及全身乏力、骨蒸潮热、盗汗等症状有效。

3.肾气虚:临床上肾虚的症状与气虚相伴,所以没有单独补肾气的中成药。比如金匮肾气丸,其功能包括温补肾阳,化气行水。主要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等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dangyu.net/zxdbx/12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