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新世纪撕开商战序幕
宜昌贸易过百亿
二十世纪一开局,似乎宜昌就跟现在的深圳一样,颇受追捧,众多洋商纷纷抢滩这块宝地。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宜昌在我的心中似乎都是一个比较偏寂,安静,而相对落后的城市,记得90年代初的时候,宜昌人口是多万,到现在是多万,孩子们都以到外地去工作留在大城市为荣。
是什么时候开始宜昌在强调招商引资?似乎从改革开放不久,很多的时候都是这样,大家也认为这是发展经济的好方法,但现在想来,这个指导思路说明了另一个问题,即是:宜昌本地人不想干,想指望外地人来干。
似乎整个湖北都是这个倾向,指望外地人来干企业。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这也许和湖北人的文化习惯有关,学而优则仕,湖北是传统的文化教育大省,湖北人普遍还是赞誉当官的,轻视商人,以官为贵,所以整个价值取向也倾向于仕。
所以一说到发展,一说到上项目,就想到招商。
说湖北没有人吗?显然不是。
是宜昌没有人吗?也显然不是。
前些天我看到有篇网文把宜昌比作美女,而且配了个很美的古典美人在旁边,我一看就笑了,女人代表什么?代表阴柔。古典美人代表着对男人的依赖,这样的形象能有什么出息?
所以宜昌要找回自己的历史,自己的辉煌,找回自己的文化的自信。
当然,湖北也得找找自信,去看看自己辉煌的历史,搞清楚自己为什么现在落后于人。
在宁波的书店里,我找到了几本书,专门研究宁波商帮的,《宁波商帮史》,《宁波与中国近代银行》,《宁波邦兴中国近现代服装业》,宁波人对商帮的重视与研究说明了对企业人的尊重,也寻找了城市发展的动力。所以,我觉得宜昌人包括湖北人都要学习一下江浙人的企业精神。
曾经,武汉全国工业排行第二。
~年,武汉是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
厂矿28家,投资1,万元
上海83家,2,万元
天津17家,万元
广州16家,万元。
武汉首先实现了从传统手工业经济到现代经济的转型,武汉引领了湖北乃至于全国对外开放的潮流。
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修建了中国第1条自主铁路干线——京汉铁路,创建了当时中国也是亚洲第1家规模最大的钢铁厂——汉阳铁厂,加上大冶铁矿,萍乡煤矿,汉冶萍公司成为了20世纪初的中国最大企业,拥有职工2万多人,年资产高达4,万两银。
张之洞在鄂创办企业近20年,在工矿,交通,金融,通讯,农业,商业均有建树。他主持创办的企业如下:
1,年,汉阳铁厂
2,年,湖北枪炮局汉阳兵工厂
3,年,织布局
4,年,银元局
5,年,缫丝局
6,年,纺织局
7,年,官钱局
8,年,官砖厂
9,年,制麻局
10,年,铜币局
11,年,制革厂
12,年,工业学堂附属厂
13,年,江岸机车厂
14,年,模范大工厂
15,年,白沙洲造纸厂
16,年,贫民大工厂
17,年,湖北毡呢厂
18,年,汉阳铁厂水泥厂(即华新水泥)
19,年,汉阳铁厂砖厂
20,年,针釘厂
21,年,钢药厂
这21家企业包括了冶金,纺织,机械,轻工,建材,化工,金融等各大门类,是现代工业的基础雏形。
宜昌当年也是自信满满不知道惧怕的,虽然办烟厂没两年就失败了,但年,三斗坪人黎发槐,张协丞留学日本学习机械纺织,回国时携带了蒸汽机一台,动力铁机两台,铁木结构自动穿梭脚踏织布机数台,聘请日本人宫崎兼太郎和两名工匠,集资50多股,在北门外创办了宜人组织机械厂。
这个厂名的意思就是“宜昌人自己办的机器纺织厂”,该厂经营23年,于年关闭。
年,铁匠李开荣到汉阳学习翻砂工艺,在宜昌城区创办李正顺机器翻砂厂,制造玲珑牌,仿东洋矮脚织布机,一直经营到解放后组建为新华机器厂。
年,王宗诚从日本学习实业回国,在秭归香溪开办织布厂。
年,宜昌巨商王咏香开办“同吉祥布厂”。
吴道生两兄弟在北门外办“吴道生翻砂厂”,生产农用犁铧。
年,四川人唐德培在城南正街开办“天生祥”卷烟厂,生产金罗汉雪茄。
过了10年,宜昌人又开始生产雪茄。
看到没有,宜昌工业的起步选择在纺织机械和烟草上,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宜昌进口贸易最大的量是布匹,所以宜昌人最先想到的便是生产织布机械和织布,鸦片是祸害人的东西,迟早会被取代,烟草便是替代品,将来会是销售量巨大的产品,所以宜昌人创业首先就想到了烟草,而且外国人的香烟已经打开了宜昌市场。
虽然直至清朝灭亡的年,宜昌的工业仍然是微不足道,但确实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实业救国的口号喊了几年,但这一口号喊得太晚了,实业救国已经来不及,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仅仅两三个月就攻陷了北京,2万人不到的八国联军,打败了十五六万的清军和五六十万的义和团,在早已船坚炮利的时代,义和堂居然还号召国人学习义和拳,“扶清灭洋”,最后在洋人的威胁之下,清政府也只好反过来镇压义和团。
年,辛丑条约签订,向11个帝国主义国家:德国,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赔款白银4.5亿两,以关税盐税常关税做担保,39年还清。
看到没有,又是税税税!
所以洋人们顷刻之间又奔向宜昌,因为宜昌是税之重地呀!
贸易
世纪一开局,中国几乎就被捶破了最后的大门,国门洞开,宜昌,似乎一下子也撕开了繁华的一幕,各种洋人的公司纷沓而至。
除了老牌的英资企业,太古,怡和公司,世纪末年赶到的标准石油和日商大阪,新的洋人企业,知名的不知名的,纷纷看到了宜昌这块宝地,都想上来咬一块肥肉。
这新世纪的开局有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年1月,不可一世纵横世界的大英帝国女王维多利亚驾崩,这一震撼全球的消息让各国资本都闻到了血腥味,英国人一直是占据海关税收这一大块利益的。
宜昌海关一直是由英国人把持的,这一状况或许能有所改变,是利益均沾的时候了。
所以~年,到宜昌的外资洋行和公司高达50~60家,
这段时间所有外国公司统计如下:
一,英国公司
1,太古洋行
2,怡和洋行
3,亚细亚煤油公司
4,英美烟草公司
5,隆茂洋行
6,安利洋行
7,皮托谦洋行
8,立德洋行
9,卡内门公司(化学物资)
10,大英火轮船公司
11,开能达有限公司
12,吉星洋行(油漆)
13,詹金斯洋行
14,邓恩洋行
二,日资公司
1,大阪洋行
2,大正元公司
3,斋藤公司
4,稻田公司
5,光华公司
6,瀛华公司
7,水田公司
8,武林公司
9,茂名公司
10,新利公司
11,丸三公司
12,茂木公司
13,远东公司
14,天华公司
并开有10多家商店:
1,伊藤百货店
2,增田百货店
3,丸三百货店
4,东屋点心店
5,三游旅菜馆
6,福田旅菜馆
7,远东照相馆
8,医院
9,医院
10,医院
11,医院
12,牙科所
13,理发厅
14,烟馆
15,赌场
16,舞厅
17,日娼,高丽娼
东吴点心店和武林洋行并没有营业,实际上是在搞间谍活动。
三,美资
1,美孚煤油公司
2,德士古煤油公司
3,其来洋行
4,捷洋公司
5,施美洋行
6,义瑞洋行
7,大来洋行
8,生利洋行
四,法资
1,聚孚公司
2,古利洋行
3,联华公司
4,宝泰洋行
5,聚福洋行
五,德资
1,美最时洋行
2,瑞记洋行
3,大德颜料公司
4,安达利洋行
六,意大利
1,天德银行
2,义华银行
七,加拿大
昌兴火轮轮船公司
八,丹麦
三义工程所(测量)
依附于银行的商店有:
一,收购生漆的:永生公,寿康,林源茂等14家
二,代销煤油的:梁梅村,梁宗鼎,牟鹤林,杜子木公司等
三,代销香烟的
四,代销匹头的:吕福记,慎孚(专给日商经销匹头棉纱针织品),较大的匹头号有,裕丰昌,裕茂厚,大顺德,仁和利,穆恒发。
年,宜昌贸易总值7,万海关两。
创年开埠以来的最高值,折合现价亿元。
也就是说,年,宜昌成为过百亿的城市。
但不能忽视的事实是,宜昌不过是对四川贸易的中转港和征税站,宜昌自身的商品贸易量和消费量所占比例很少。
这也说明了宜昌自身经济的脆弱。
交通
年,重庆成立川江轮船公司,订购“蜀通号”轮船。
年10月,英国人薄蓝田船长驾驶蜀通号,通过8天的航行到达重庆。
年3月,蜀通号成为川江上首只营运的客货两用轮,这也意味着川江航运拉开了全新的一页。
川江轮船公司在宜昌开有分公司,许多宜昌人还没有意识到,川江轮船的运行即将带来航运的改变,许多年之后,长江水道的货轮不再经过宜昌港转运,宜昌货运之利的消失,直接导致宜昌经济的大幅度下降。
宜昌最最重要的交通项目当属川汉铁路。
京汉铁路的成功,激发了四川人出川的热情,修一条川汉铁路,打通四川的陆上运输,似乎是一项完美的计划。
于是年,川汉铁路开始募集股本。
年前的人黄混胆子大,他们拟定的股本募集方案:
一,捐股,即民众股,以种稻人贡献的税款作为股份。
二,认捐股份,即官员按待遇比例购买的股份。
三,购买股份,既富有的商人和其他人认购的股份。
到年底,即募集到了万银两的股份,再加上四川鸦片征税的万两,总共1,万两的启动资金。
年12月,川汉铁路首期工程—宜昌万县段正式动工。
工程动用了25,到3万人,两年的时间,建成了宜昌火车站,川汉铁路办公楼,码头,材料厂等设施。铁路建成了25公里,到达了小溪塔,宜昌到香溪站的大部分隧道也已经贯通。
年,清政府提出将铁路收归国有,与英美法德签订了铁路借款合同,这一行为直接导致四川民众开始保路运动,清政府对保路运动实施镇压,从武汉调兵前往四川。
武汉空虚,武昌起义趁机举行,一举成功。
建设铁路的资金存放在交通银行和汉阳铁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导致交通银行破产和汉阳铁厂关闭,资金链的断裂直接导致了川汉铁路工程停工。
年10月18日,宜昌人为革命军打开城门,革命军占领宜昌。
川汉铁路就像一根导火索,点燃了全国各地的炸药,连带出太多连锁反应,仅仅两三个月就将清庭给炸毁了。清朝的结束简直就像游戏一般的简单而轻松,忽然之间清朝就没有了。
清庭落幕,民众一下子进入了一个几乎无政府的状态。
川汉铁路的失败,给宜昌人和四川人重大的打击,这或许是导致后来宜昌人没有大量集资建厂的原因。
宜万铁路的通车,已经是到了21世纪的年的12月22日,离当年的川汉铁路的停工刚刚好一百年整。
商品展销与商会
年,日商刚刚进入宜昌市场,为打开销路,特地开了一个宜昌商品陈列所,即商品展销会,这是宜昌市场上的第1个展销会,展出商品种,展期三个月。
展示的商品有:
戒指,牙刷,洋烟管及纸烟袋
印泥,茶船,羽毛造花工艺品
织布,玩具,磨牙粉及白粉
信简,棉绒,手册数(账本)
钱袋,织物,捐手巾及团扇
洋灯,钟表,石印画
铜器,镜类,玻璃器
漆器,屏风,七宝制品
陶器,瓷器,棉毛巾
模造果物,日本纸石碱(肥皂)
经过展销,他们摸清了市场需求,对下一步的贸易起到了指导作用。
宜昌人也见识了日本工艺的发达,宜昌商人也看到了新的商机。
之前宜昌市场上仅有一家东肥洋行卖日货的商店,老牌各洋行正大兴码头,增加贸易量,估计接下来卖洋货的商铺会越来越多,所以日本人赶在新世纪之初,便调查市场,增开商铺。
随后日本人在宜昌市场上开店多达20家,是所有外国同行中最多的。
随着洋货洋商的竞争力越来越强,清政府在年颁布奏定商会简明章程,以通过建立商会来推动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
洋商的大举进入宜昌,一方面繁荣了市场,另一方面也给本土商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年,宜昌成立《华商公会》,联合原有各帮会组成了统一的华商公会,“抱爱国之热忱,以期达到商战之目的”。
年,自愿加入商会组织的有88个帮口,共户。
入会各帮及商户如下:
银行帮:2家;质当帮:1家
盐税:6家;盐号:30家
各公司:5家;报关行:6家
钱铺帮4:7家;匹头帮3:5家
榨坊:14家;盐铺4:7家
绸缎:15家;海味1:1家
轮栈1:0家;杂货行6:家
布叶帮7:6家;米行1:1家
粮食帮1:4家;京货邦:67家
打包:9家;青果行:3家
印花铺:17家;衣庄帮:41家
福建烟帮:26家;杂粮行:10家
茶行:5家;糖帮:19家
瓷器铁货:52家;米铺:42家
餐馆帮:8家;盐栈帮:2家
木作邦:11家;棉花帮:42家
鞭炮帮:23家;本地烟帮:16家
槽房帮:1家;匾铺帮:1家
丝行:1家;木耳行:2家
猪行帮:7家;肉案帮:35家
酱园邦:6家;纸铺帮:9家
木料帮:7家;牛皮帮:4家
石灰帮:5家;药材帮:30家
烟叶帮:45家
首饰帮:4家(宝成福,天宝成,天和楼,同震)
同震银楼
从这个表来看,宜昌商业在20世纪初就有了非常齐全的商品门类,贸易是非常发达的。
不过按现在流行的话来说,日用品的主供应链几乎都在国外。
与19世纪不同的是,新世纪的十年产生了新的行业,如银行,首饰业。
首饰行的创立时间无从查考,宜昌最早的银行,湖北官钱局宜昌分局成立于年。
年还成立了警察局,创办了新式学堂,有小学,高等小学及初级师范学堂,并操练新军。
还产生了宜昌最早的报纸,《宜昌政学报》月刊,那么,有报纸便一定会有印刷厂,但这家印刷厂究竟是谁,是哪年建的,史上没有记载,是否是天主堂的印刷厂呢?不得而知。
宜昌也如同中国的其他地方一样,被推入了新的世纪,新的时局。
新的教育,新的贸易和新的现代性格局。新世纪的十年是中国进入新格局的十年,当然也是宜昌商业进入新格局的十年。
对宜昌而言,有一件事的影响至关重要。
年,宜昌总局抽收土膏税捐,用于练兵经费,即为八省统捐。所谓八省即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江西,安徽,福建。再包括之前的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宜昌税局收税税金供应的范围继续扩张,资金更加往宜昌集中。
宜昌成了一个金钱流溢之地,这其实对宜昌威胁极大。在动荡的清朝末年,资金流溢,其实也吸引了劫匪及军阀。
城建
~年间,宜昌城市的骨架得到了拉升,沿江往下游新建了铁路坝材料厂,万寿桥建了亚细亚油库,宜昌城从大公桥一直延伸到了万寿桥,城市长度又拉升了1/3。
日本人,英国人,德国人在桃花岭建立各种办公楼和住宅。川汉铁路修筑火车站,办公楼,仓库,堆栈等等,更是将城区从东门一带往东扩展至铁路坝,宜昌城市的宽度也增加了一倍。
新世纪的十年,宜昌城市的骨架,几乎是拉升了一倍。
虽然川汉铁路修建带来了2~3万人口,但随后,便因为停工而离开了。宜昌的城市人口规模几乎只保持在4万左右,不过整个城市的繁荣度却得到了迅速提升。
从首饰店的设立便可以看出宜昌人消费实力的增长。
洋行如此之多,但宜昌的外国人却增加不多,洋行一般由买办打理,而经销洋行的产品也跟我们现在做生意差不多,即是通过拿代理权,经营某些产品。
如经营煤油,只需要拿到美孚或是亚细亚的代理权,而并不是由洋人直接到宜昌来经营。
所以这便形成了一种状况,宜昌传统店铺也争相抢夺洋货的代理权,一方面是国货面临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是出于生存和生意的需要不得不争做洋货代理。
所以,不到百人的西方洋人便可以统领宜昌大额的贸易。
有所不同的是,日本人更倾向于自己开店。宜昌城里有了越来越多的日本人。
当时的宜昌人并没有意识到日本人将会带来的危险,日本货的质优价廉反而最受宜昌人欢迎。
年8月8号
珠宝诗人君和陈军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