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古时候,民间有3件快活似神仙的事:洗澡、捏脚、掏耳朵。如今在成都的公园,掏耳朵(雅称采耳)也成了一道风景线,只见采耳师傅一勺一刷一铲一镊,轻缓有道,让人在酥痒之中得到奇妙的享受。
可你知道吗,其实掏耳朵很伤耳!
明天是全国第18个“爱耳日”,医院耳鼻喉科主任王晋医生,特来为大家纠正一个误区——掏耳朵其实不是个好习惯!
△快拍成都拍客
mclee成都有位陈大爷(化名)以前常到公园、茶馆找人掏耳朵,后来耳道因经常受刺激,最终形成外耳道乳头状瘤并演变成鳞状细胞癌,对此,王晋表示,“掏耳朵的工具不干净,没经过严格消毒处理,有可能将病毒、细菌等带到耳朵里,如果皮肤出现损伤,则可能导致感染引发疾病。”
“很多家长总觉得娃娃耳朵里面的耳屎,要经常掏一掏,其实在没有影响到听力,不引起耳朵疼痛时,就不要随意去掏耳屎。小朋友皮肤娇嫩,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掏耳朵时如果耳屎比较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就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
”△快拍成都拍客
行摄夫阿虽然耳屎说起来不好听,其实它对耳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例如阻止小虫飞入,保护耳道皮肤。耳屎会源源不断的产生,但大部分人的耳屎是可以自行排出的,咀嚼动作也会促进其外排。
什么情况下需要掏耳屎?如果耳屎堆积过多,阻塞了外耳道,造成听力部分下降,这时就需要把它掏出来了。但一定不要自己掏,不正确的耳朵清理反而会使耳屎越陷越深,医院请医生帮忙。
如今市面上有很多“掏耳神器”,有的挖耳勺上还自带一个小小光源,便于看清耳道里面的情况,“如果耵聍很深,这些所谓的神器也无法将其掏出。”王医生说,有些耳屎比较坚硬,医生会先将用药水将其浸泡,泡软后,再在电子耳镜下小心取出,或用干净的水进行冲洗。
怎样正确清理耳道?在日常淋浴时,在莲蓬头下清洗耳道,才是国际上推崇的正确清洁耳道的方法。前提是鼓膜是完整的,没有穿孔,也没有外耳道湿疹或破损。此外,还要注意控制水温和水流速度,过热、过冷、过猛的水流有可能会导致短时眩晕。
洗完耳道后,尽量不要用棉签深入耳道里擦拭,这样很容易造成外耳道皮肤破损,甚至继发感染。如果感觉耳道有水迟迟不干,可以用吹风机对外耳道口吹一分钟,但要注意吹风机的温度别过高。
耳道多久清理一次?有些人追求外耳道清洁得特别彻底,不留一点耳垢,但其实外耳道耳屎对耳道皮肤是有保护作用的,一般人一到两周洗一次足以。
如何预防听力障碍?根据听力障碍发生的病因、患病人群,可以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如果家族中有耳聋成员要引起重视,可进行耳聋基因检测。
●孕妇孕早期应加强营养、减少感染,孕期应尽可能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高危孕妇还应加强自身和胎儿监测,以避免新生儿发生听力障碍。
●积极预防和治疗中耳炎,防止污水和异物进入外耳道,不要随意掏耳,注意耳部卫生。一旦发生中耳炎,及时就诊。
●尽量远离噪声或减少噪声暴露时间,预防噪声性耳聋。
●老年人应建立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预防老年性耳聋。
●谨慎使用耳毒性药物,预防药物性耳聋。
经常出现以下情况,就应及时就诊耳朵经常嗡嗡响,也就是常说的耳鸣在环境嘈杂的场所交谈或聆听有困难时常感觉听不清别人说话,包括电话交谈常常将电视或收音机的音量调节得非常大对声音定位有一定困难。
本文综合自:天府早报、北京晨报
编辑:曾红蓓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