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推荐一个经典方剂半夏泻心汤

上半身发热,下半身生寒,经典名方来帮你打通我们的中焦,调和阴阳。现代社会上热下寒的症状比较多见。

首先你要确定自己是不是上热下寒:上热多指我们的口干口苦,眼睛干涩,并伴有头晕,头疼,心烦,汗多,口舌生疮等等上焦的这种热症。而下寒呢,就多指我们腰腹部的以下冷痛,腹胀,腹泻,手脚发凉,女性多有宫寒不孕,男性多有阳痿早泄等下焦的寒症。

中医认为上热下寒,主要原因中焦不通,脾胃处于我们的中焦,而心在上,肾在下,心肾的气机相交呢,更主要是通过我们的脾胃正常升降功能的辅助才能进行,中焦不通,就会出现我们的上焦水不能温于下焦,而下焦的寒不能制约上焦的火,从而导致我们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的问题。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选用张仲景的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它记载于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里,可以起到调和阴阳、调和寒热的作用。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写了:心下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半夏泻心汤主之。也就是说,在心下的位置,胃脘、上腹部的位置赶紧胀气满闷不通了,按揉它无形,甚至还是柔软的,也不疼痛。这种情况适合用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方剂组成:

半夏半升(折算现代的21.7克)

黄芩3两(折算现代15克)

干姜3两(15克)

炙甘草3两(15克)

人参3两(15克)

黄连1两(5克)

大枣12枚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dangyu.net/zykzzx/10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