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人体分阴阳,但各有侧重,阴气主要反映物质的一面,表现人的精气神,而阳气则突出反映能量,表现为各脏腑的功能状况。阳气足,则脏腑功能好,阳气不足,脏腑功能就问题多多。
然而,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或因压力所迫、或欲望所使、或随波逐流在每天不断地耗伤自己的阳气,更可怕是直至伤及根本、疾病丛生时,仍浑然不知。
1.熬夜
古人道法天地,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天地的作息保持一致,故能神清气足精满。
今时之人不然也,有了电灯的照明,有了电视、电脑等娱乐设施,人们已习惯于晚睡,罕有亥时(21时至23时)入睡,甚至子时(23时至1时)还在“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长此以往,肾阳亏虚,各种疾病应运而生。
中医认为:“亥子丑”这三个时辰必须入睡,只有这样才能养护生命的根基。
2.喜食甜凉
现在人们为求刺激口腔,好食冰冻、甜腻厚味食品,其实这些都会严重损害脾胃阳气,尤其在夏季人体阳气外散,胃肠反而呈虚寒状态,若是以生冷食物冷饮来解暑,则是犯了“虚虚实实”之误,脾阳受损则运化不利,出现腹痛、腹泻、乏力、消瘦等症;喜食甜腻厚味,人体无法运化致痰湿内生,湿为阴邪,且重着粘滞,阻碍阳气的运行,导致阳郁阳虚证。
凉食物让湿气进入体内,甜食容易生痰,都是对阳气有损伤的。
3.吹空调
夏天人喜欢吹空调,从外面的火炉中进入空调室,顿时一阵舒爽。然而,巨大的温差也给人带来巨大的隐患。骤降的温度会让张开的汗毛孔突然关闭甚至堵塞,侵入体内的寒气更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
另外,在空调环境中,人不出汗了,还会把本来应通过发汗外泄的湿浊留在体内,因而引发湿热病症。
4.晚婚晚育
在中医看来,女子的生育最佳年龄为“三七”至“四七”(21岁至28岁),男子为“三八”至“四八”(24岁至32岁)。如果年纪太大,精血则会亏损,会影响孩子的体质。
如今在城市生育年龄普遍延迟,且孕前不注意保养肾精,导致父精母血亏虚,纵能受孕生产,但先天之元阳已亏,元阳不足将贯穿人的一生,其阳虚体质很难改变。
5.房事不节
“欲不可纵”,是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要点之一。“节欲”指性生活的节制,于人体有着重要养生意义。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充足,五脏六腑皆旺,抗病能力强,身体强壮,则健康长寿。
现在各类影视杂志,宣传露骨,不知收敛。而很多年轻人不知节制,一味放纵。长此以往,肾阳浮于外,使人的肾精亏虚,精亏则难于固摄阳气,导致肾阳亏损,表现为乏力、畏寒、腰冷痛、五更泻、双目无神、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等。
6.常露脚踝
或许是受韩剧影响,很多女生喜欢上装大衣,下装配九分裤,即使在冬天穿着长裤也要卷起裤管,露出一截脚踝,为了“美丽动人”,即使冷点也没所谓。
但在中医理论中,脚裸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三阴交。三阴,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交,交会也。三条阴经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穴。若寒冷天常露脚踝受到寒邪,那肝、脾、肾三条阴经会同时重伤!
7.运动不当
《扶阳讲记》中提到“动能生阳,也能耗阳”,其实运动的本质是加强气血的流通,适合于阳气尚足但气血不畅之人,或为饮食厚腻,或为久坐不动,或为思虑过度,但不适合于气血大亏之人,因为虚人阳气固摄的功能不足,运动后阳气耗散致阳气更虚。
8.物欲难止,吃得太饱
在物质充足的今天,人的欲望太容易得到满足,于是很多人就不知节制。欲望是精神之火,而且是邪火壮火,中医有一句话是“壮火食气”,阳气如果消耗得太过,就会提前消耗掉体内的气。
中医讲: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减少欲望,就是减少阳气的耗损,才能让人不至于过早衰亡。所以,克制欲望,少欲少食,才是健康藏养之道。